两年前AMD凭借锐龙处理器发起绝地反击,不断收复失地,今年7月发售的ZEN2架构更是犹如一针强心剂,距离自己50%市占率的目标越来越近。另一方面,深陷10nm泥潭的Intel从一开始的措手不及逐渐稳住了阵脚,虽暂时无法组织有效回击,却也祭出不少权宜之计。比如在各个定位推出不带核芯显卡的F系列处理器,价格降低性能不变,相比AMD同规格产品挽回了一些性价比上的劣势。事实上广大DIY用户尤其是必备独显的游戏玩家们,早就对Intel将集显与CPU捆绑的做法颇有微词,若不是AMD逼得紧,这样的"强买强卖"一定还会持续很久。
Intel F系列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它与AMD同规格处理器的价格差(这里的同规格是指相同核心线程数量),投入市场后的热烈反响也证明了给用户更多的自主选择才是王道。面对Intel的改变,AMD的响应也十分迅速,前不久它在作为中流砥柱的三代Ryzen 5上推出了第一款没有超线程的锐龙处理器3500X,6核6线程,相当于3600X取消了超线程,价格也随之下落,再次与对面的i5 9600KF拉开差距。值得一提的是,AMD 锐龙5 3500X处理器是中国特供版,可以说是AMD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福利产品。
Ryzen 5 3500X和i5 9600KF是广大游戏玩家眼中的香饽饽
至此,锐龙与酷睿之间从原先同价格不同规格的非对称竞争,转向同规格比谁便宜的价格战。一千元多一点3500X和9600KF正好是游戏玩家中受众最多的CPU,笔者特地寻得了这两颗CPU为玩家们做一个全方位的对比测试,看同核心同线程的三代锐龙与九代酷睿的效能有多大差别。
3500X比9600KF便宜250元左右,能否成为选择它的理由?
根据以上图表可以看出,除频率以外3500X的其它账面参数是占优的。得益于7nm制程,缓存更大,功耗更低,支持PCIe4.0,且拥有专供M.2固态硬盘的PCIe 4x通道。此外,得益于芯片组不设限,3500X无论什么主板至少能使用DDR4-3200的内存,而9600KF在B360主板上内存上限为DDR4-2666,须Z390/370才能更高。
为了公平对比上述两款CPU,本次测试我们分别使用双方的性能级平台X570和Z390,以期尽可能的发挥两者的性能,所以9600KF也不会因内存标准陷入劣势。
本次测试使用的主板是华硕ROG STRIX系列的X570-E和Z390-E
测试使用两款主板来自华硕同一系列,同一定位。这其中Z390-E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就不多赘述,X570-E则是最近几个月的新晋产品,下面将使用一定篇幅加以介绍。
游戏发烧友专属 ROG STRIX GAMING
华硕大名鼎鼎的高端子品牌ROG(玩家国度)这些年这些已经由一个原本高高在上硬核系列向高端游戏用户拓展,"STRIX"就是专为游戏玩家开发的型号,它的价格门槛比原来每个平台都有专属名称的纯发烧型号要低上不少,让不那么爱折腾的人也能用上自己专属ROG。
比如本次测试AMD平台使用的ROG STRIX X570-E GAMING,它在配置细节上不像专为AMD平台开发的经典型号Crosshair VIII Hero/Formula那(C8H/F)么极端,但绝对拥有不输于后者的品质。
ROG STRIX X570-E可以看作是Crosshair的经济版,下面简称为X570-E
X570-E同样使用全尺寸ATX板型,PCB板Layout是明显不同于C8H/F的重新设计产物。这是华硕主板通常价格偏高的原因之一,它向来在板型设计上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坚持每个系列都有独立设计的板型,以确保各方面达到尽可能理想的状态。其它品牌主板里我们会看到更多不同系列使用一个PCB Layot的情况,只是在用料上加加减减。
两处RGB灯效位于I/O面板饰盖和南桥散热片饰盖上
RGB灯效是现今任何零售端硬件都绕不开的流行趋势,它能将品牌元素更鲜明的展现出来,在用户脑海中打下烙印,形成所谓"信仰"。ROG原本的信仰加成就鹤立鸡群,但对待RGB却表现得十分节制,几处镂空灯效点到为止,仿佛在告诉你它不屑于跟那些分不清是灯箱还是机箱的玩意为伍。
"败家之眼"和STRIX的Logo,通过华硕ARUA软件可以自定义颜色和模式
主板以及随盒附件、说明书。注意这款主板是带有无线网卡的
ROG STRIX X570-E供电与I/O设计解析
对CPU的长时间高负荷运转的支持能力是衡量主板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CPU供电系统的设计往往被视为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华硕ROG系列主板向来独树一帜,也是其多年来收货无数粉丝的核心竞争力之一。ROG STRIX系列虽然定位在经典ROG型号之下,但供电几乎完全继承后者的衣钵,这款570-E相比C8H/F几乎没有减料。
供电系统由热管串联的散热片覆盖着,14+2设计,其中2回路给SoC
X570-E采用与C8H/F相同的原生8相并16回路供电,功率IC为英飞凌的DrMOS,每颗都整合了一路供电所需的上下桥和Driver,整体损耗和发热较传统独立封装的MOSFET和Driver低一些,华硕对于ROG主板供电的理念倾向于让它更能承受大电流负载。
主板下缘安装了POST信息灯,现在的主板没有了PCI,老式检测卡无法使用
X570-E的音频区域做了切线处理,隔离了铜箔地线中的杂讯,没有配饰盖。事实上各种装饰盖多多少少都会影响空气流通,减弱PCB的散热效果,从工程设计上来说有害无利,可谁叫人类是视觉动物,好在这些区域的发热量远不止于造成危害。
SupremeFX是华硕的音频解决方案,采用一颗Realtek定制的S1220A音频解码芯片,7.1声道,其原型为Realtek的ALC1220,即目前顶级的板载音频芯片。据说为华硕定制的S1220A信噪比(113dB)较后者(108dB)更强一些,不过一般耳机音响肯定是听不出来的。
X570-E提供8个SATA6接口,其中两个与主板上第二个M.2不能同时使用
越来越多的机箱前面板增设了Type-C,提供一个USB3.2 Gen2前置端口很有必要
I/O面板
X570-E的I/O面板的USB端口相比C8F/H有所减少,改成了集成显卡视讯输出用的DP和HDMI,使这款主板也可以使用APU上的VEGA集显。C8F/H不设此接口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会有人拿这种顶级发烧主板去搭配纯商务型的CPU。
在便捷功能方面,X570-E在I/O面板上只给了一个BIOS回刷按钮,清CMOS设置还是得通过传统的跳线短接完成。8个USB端口皆为速率10Gbps的USB3.2 Gen2,其中有Type-C的那一组连接CPU IOD中的独立通道。两个有线网络端口分别Realtek8125-CG和Intel 1211-AT主控,皆为千兆网卡,前者速率为2.5Gbps。无线网卡则是Intel WiFi 6 AX200,支持802.11ax协议,2.4/5G双频,理论最高速率2.4Gbps,配合一个WiFi 6标准的路由器完全不输有线。
ROG STRIX X570-E插槽与M.2配置
接下来我们将PCIe插槽与M.2配置一起介绍,它们处于同一区域。X570-E提供五个PCIe槽,其中Slot1、3、5为PCIe 16x全尺寸槽,Slot2、4为PCIe 1x槽。其中Slot1、3可以分配为2×PCIe 8x用于SLI或者交火,Slot5最大支持X570南桥提供的PCIe 4x通道,其余两个PCIe 1x亦由芯片组支持。
X570-E提供两个M.2 SSD插槽,原装配置了散热护甲
密恐福利!
X570-E的芯片组风扇护罩很有特色,设计成像蜂窝一样的密集网孔,但是这样不易疏散纤维类的灰尘,容易堵死。使用这款主板笔者建议不如把这个护罩拆掉,因为拆装M.2本来也需要先将其取下。
两个M.2槽的散热片是被这个风扇护罩压住的,取下护罩才能拿掉散热片
绿色部分为X570-E提供的两条M.2 SSD槽位
注意离CPU较近的一条享受AMD ZEN/ZEN2架构提供的一条NVMe独享通道,另一条则连接到芯片组。PCIe 4x 3.0或4.0取决于你用的是二代还是三代锐龙。
直连CPU的M.2不会像连接到芯片组那样与其它设备共享一个PCIe 4x,数据延迟也会小很多,适宜将操作系统盘优先安装在此处。
测试用的SSD特地找了一款PCIe4.0标准的用于对比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在介绍完新面孔ROG STRIX X570-E主板之后,是时候进入本文的主题了。
为了确保Ryzen 5 3500X与i5 9600KF的公平对比,接下来的测试中我们让两平台的主板BIOS保持自动状态,除了调用内存X.M.P使其运行在DDR4-3600之外不做其它手动设置。
此外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华硕主板针对AMD和Intel处理器都有频率强化技术,即通过放宽阈值限制提高CPU自动超频的全核上限,延长上限频率的持续时间,且该功能默认未开启,因此用华硕主板测试的成绩可能会偏高。
安装好CPU和AMD平台和Intel平台
CPU的性能体现不像显卡那么直观量化,我们要借助大量的理论测试正面对比,也需要通过游戏测试来侧面验证。除了以上八款基准测试软件之外,我们还选择了10款涵盖各个类别的热门游戏大作来反映两款CPU的实际应用情况。
Ryzen 5 3500X和i5 9600KF都属于中端处理器,测试的显卡我们采用一般情况与这两款CPU可能出现的顶格搭配:GeForce RTX 2070 Super。
测试显卡为ROG STRIX RTX 2070 Super
海盗船白金统治者RGB内存DDR4-3600,单条容量8GB,支持RGB灯效
M.2接口的海盗船MP600固态硬盘,支持PCIe 4.0标准,容量1TB
海盗船RM750X全模组电源,通过80plus金牌认证,具有轻载/待机下风扇停转设计
3500X与9600KF理论性能基准测试对比
首先是CPU性能理论测试,我们先通过CPU-Z来看3500X和9600KF的运行状态。
Ryzen 5 3500X的CPU-Z截图
3500X在ROG STRIX X570-E主板上单核主频达到4.15GHz,超过了官方标准的4.1GHz。尽管三代锐龙的动态扩频功能允许在极端情况下让单核主频能突破最高频率运行,但那要满足较为苛刻的条件。可见华硕主板的CPU性能优化确实独树一帜,哪怕让BIOS自动控制也能让CPU充分发挥。
Core i5 9600KF的CPU-Z截图
再看Z390-E这边,情况同样如此,只要有程序活动单核最高频率便很大概率提升到最高睿频的4.6GHz运行。
Intel架构的核心数量丧失了优势,但单核频率依然牢牢压制着AMD,以往在同价位的比拼中AMD能凭借线程数取胜,这次在核心数相同的比拼中还能有所作为吗?或许更大的二级、三级缓存以及缓存链路能弥补一点劣势。
Ryzen 5 3500X的Super Pi 1M平均成绩10.109s(越小越好)
Core i5 9600KF的Super Pi 1M平均成绩8.000s(越小越好)
Ryzen 5 3500X国际象棋测试结果38.21/18342
Core i5 9600KF国际象棋测试结果41.74/20037
Ryzen 5 3500X的CPU-Z Benchmark单线程得分492,多线程得分2917
Core i5 9600KF的CPU-Z Benchmark单线程得分547,多线程得分3045
Ryzen 5 3500X的CINEBENCH R20单线程得分468,多线程得分2656
Core i5 9600KF的CINEBENCH R20单线程得分481,多线程得分2658
结果不出所料,CPU四项理论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核心线程情况下,AMD锐龙比Intel酷睿还是弱一些的,主要吃亏在单核频率上,别忘了单核频率高也意味着多线程整体频率高。
3500X与9600KF存储性能基准测试对比
紧接着我们看存储性能测试,情况可能出现反转。
Ryzen 5 3500X的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
i5 9600KF的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
凭借超大缓存和更多链路,3500X的内存读取、拷贝性能以及L2、L3缓存表现都优于9600KF,只有内存写入性能落败,这是由ZEN2架构单CCD处理器的特性所致,所有Ryzen 9以下的型号都是如此。好在内存写入操作通常都在程序运行之前预完成,对实际应用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Ryzen 5 3500X磁盘性能测试总分4771
i5 9600KF磁盘性能测试总分5651
SSD性能测试结果有点儿诡异,看单项得分,最重要的连续读写和4K随机读写3500X平台都远胜过9600KF,这里面可能有PCIe4.0和CPU专属通道的功劳。但是相对次要的4K 64线程和Acc延迟却拖了后腿,导致总分被9600KF反超。不过实际应用中还是AMD平台的效率更好。
3500X与9600KF游戏性能理论基准测试对比
基准测试的最后部分为3DMARK与PCMARK,这两项基准测试能够较为均衡的评估PC的游戏性能已经实际应用性能,测试结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Ryzen 5 3500X 3DMARK Time Spy总得分9155,CPU单项得分5424
i5 9600KF 3DMARK Time Spy总得分9409,CPU单项得分6228
Ryzen 5 3500X 3DMARK Port Royal(光追)得分6096
5 9600KF 3DMARK Port Royal(光追)得分6110
3DMARK显示,由于单核频率的差距,两者的物理测试得分差距较为明显,但是整体得分差别不大。
Ryzen 5 3500X PCMARK10 Extended得分8100
5 9600KF 3500X PCMARK10 Extended得分8399
PCMAR10 Extended测试结果也显示两者理论综合应用效能在伯仲之间,那么最后让我们看看两者在实际游戏应用中的折率表现如何呢。
3500X与9600KF游戏帧率实测对比与攒机建议
最后我们来看AMD Ryzen 5 3500X与Intel Core i5 9600KF这两款CPU在游戏实际应用中的帧数表现。测试显卡同为GeForce RTX 2070 Super,内存DDR4-3600双通道32GB。
2K分辨率游戏测试
首先我们从技术角度来衡量:游戏测试告诉我们,凭借单核性能的优势,9600KF游戏性能略好于3500X,尽管同价位竞争中锐龙往往凭借更强的多任务能力取胜,在同核心同线程处理器的游戏性能比拼中,AMD要实现彻底翻盘似乎指日可待了。
其次从应用角度来分析:以上游戏测试绝大部分差距在1~3fps以内,相对于帧率基数,这个差别对游戏体验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玩家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攒机时要获得以上测试的理想状态,两套配置的花销是截然不同的。
华硕TUF B450M-PRO GAMING京东目前优惠价只要659元,性能上达到同样效果
主要差别体现在对主板的需求。本次测试我们使用X570-E和Z390-E这两款高端的ROG型号是为了公平体现两款CPU的真实水平。实际应用中,由于AMD和Intel的产品政策不同,3500X只需要一款经济型的B450主板亦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除多显卡支持以外不设限),而Intel方面经济型的B360将内存频率限制到了DDR4-2666,也不支持超频。所以选择9600KF的话除了CPU本身的价格差以外,还得为主板支付更多费用才能物尽其用,至少你得买一块Z390/370主板,那么CPU+主板的整体开销怎么也得到2000元以上了。
锐龙平台的CPU+主板套装优惠力度更大
在销售策略上,AMD还鼎力支持各经销商将合适的主板与CPU组合出售,给予一个更有诱惑力的优惠价格。比如上面一家天猫电商的华硕TUF B450M PRO GAMING+3500X的套装只要1299元,这已经跟单独一颗9600KF价格相当了。
我们不妨根据以上分析来围绕3500X和9600KF模拟两套攒机配置,看看要达到与本文测试相吻合的结果,分别需要花费多大的开销。
AMD平台方面,3500X和B450的套装满大街都是,内存依然可以上DDR4-3600,超频不受限制,除了不能组多显卡之外,可预期的性能表现与本次测试相符。
Intel平台方面,要让9600KF物尽其用你只能硬着头皮入一块Z390主板, 市面上可找不到这两者搭在一起的优惠套装,只能老老实实按零售价购买。9600KF+B360的套装虽然有,但内存和超频受限,游戏帧率还能不能小胜3500X就很难说了。
再看两者的价格,Intel平台贵了1400元,假如你真愿意为了1~2帧的游戏性能花这笔钱,还不如把这钱加在显卡上。6000元可以上RTX 2080 Super,那游戏性能多的可不止这点儿。
TUF B450M PRO GAMING一丝不苟的CPU供电同样能保证3500X超频能力
其实单就CPU而论i5 9600KF的性价比一点不输R5 3500X,可尴尬之处在于为了享受CPU的性价比你必须选择一个没有性价比的主板,结果正负一碰性价比抵消了...。早些年领先的太久让Intel变得不食人间烟火,"苦日子"过来的AMD就识趣的多了。
推荐阅读:旗龙